奋进行动--人工智能学院教学研讨会圆满召开

发布时间:2023-04-15浏览次数:10


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南京大学"奋进行动",着力提升人工智能学院本科生培养质量,414日下午,人工智能学院在计科楼112会议室举办了“奋进行动--人工智能学院教学研讨会”。会议由人工智能学院副书记申富饶主持,本科生院副处长董婷、设备处副处长吴伟、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黎铭、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戴新宇、人工智能学院办公室主任张建兵出席会议,此外,来自人工智能学院的教师、给人工智能学院授课的计算机系教师共计3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。

会议伊始,黎铭老师致开场词,他表示,南京大学“奋进行动”计划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,本次活动是奋进行动的一部分。去年学院刚刚出版了第二版培养方案,再版培养方案的出版得到了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,在此表示感谢。如何让培养体系发挥更大优势,指出其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,是此次教学研讨会的目的。

会议的第一个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升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。

戴新宇老师建议从学院角度协调一些计算资源,给学生提供算力,以保证学生更好地参加学科实践类活动。

申富饶老师鼓励各位老师积极申报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,参与协同育人项目不仅可以丰富各位老师的教学履历,也可以通过该项目来为学生争取企业的计算资源。随后,申富饶老师介绍,为了提升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,学院积极推进了本科生进组和“人工智能+”大赛,进组成果会放在“人工智能+”大赛上展示,并认定为项目制课程人工智能科研实践的学分。

吴伟老师说,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,要运用好实践基地,兄弟院系如电子学院和实训基地交流频繁,可以和兄弟院系多多交流,获取有益经验。

针对实训基地,董婷老师认为,实训基地不能单靠公司,还需要本院老师深度参与,本院老师需要制定每次实践活动的大纲,以获取更好的实训效果;并且积极参与实训基地事宜,对于各位老师后续申报项目也大有裨益。

关于暑期班如何加强实践动手能力,负责暑期课程的吴震老师表示,暑期班有两周的时间,旨在提高算法实践能力和工业实践能力,可以考虑企业界的算法老师给学生上课,介绍企业项目的实际情况。

会议的第二个议题是关于新版课程体系的讨论。

申富饶老师请各位老师核对课程的前后修关系是否有问题,如有问题就要及时调整。计算机系统基础的任课老师路通老师表示,这门课是通过构造虚拟计算机,来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原理,所以这门课放在靠前的学期,对于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把控来说是很有好处的,但是对学生的时间要求有较大的挑战。

会议的第三个议题是关于教材建设、保研政策、学业帮扶等问题的讨论。

申富饶老师介绍,目前已经跟机械工业出版社签订了合同,希望各位老师积极出版教材,下一步希望形成教材群,增强南大人工智能专业在全国的影响力。关于保研政策,大家提出建立可以量化的指标来促进学生积极实践动手的积极性,董婷老师认为,可以依托“人工智能+”比赛进行加分,提高学生的比赛热情,但是一定要做到“公开公平公正”。关于学业帮扶问题,申富饶老师建议要落实专业教师在学生学业帮扶中的作用,建立班主任群,辅导员老师班主任积极配合,做好学业帮扶工作

最后,董婷老师做总结发言,希望各位老师积极完成教育教学工作,本科生院也会提供全力支持。

此次人工智能学院教学研讨会的召开,将有力地推动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课程建设,为培养在人工智能科学研究创新能力、应用创新能力和交叉领域融合创新能力方面的高精尖人才添砖加瓦。